野史百科-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

热门搜索: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

耶律楚材的才谋如何?一生有何作为?

位置:首页  »  人物野史  »  耶律楚材的才谋如何?一生有何作为?
日期:2023-03-29 17:35热度:加载中...

耶律楚材的才谋如何?一生有何作为?

 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乞颜部人,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、政治家。1227年,铁木真在兴兵灭夏途中染病逝世,终年六十六岁。临终前立第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。这是今天历史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  成吉思汗与窝阔台在征讨花剌子模国回程的路上,把自己多年的军事经验一一传授给窝阔台,然后指着一个对窝阔台说:“这个人是上天赐给我们蒙古国的礼物,我死了之后,军国大事,你都要多听听他的意见。”

  《元史·卷一百四十六》云:

  (太祖)指楚材谓太宗曰:“此人天赐我家。尔后军国庶政,当悉委之。”

  成吉思汗指的这个人,就是耶律楚材。

  在历史上,耶律楚材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,他本是契丹人,却在金国长大,最后为蒙古国效力。更特殊的是,他为汉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,甚至有人认为,耶律楚材是被历史忽略的“圣人”

  王世贞就曾评价耶律楚材:“其仁蔽天地矣。”本文,笔者将以史料为依据,和大家分享耶律楚材,希望通过事实分析,来展示这位圣人的“仁心”,以及他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。

  一、虽楚有材,晋实用之

  《左氏春秋》里有句话:“虽楚有材,晋实用之。”意思是说,楚国人才济济,却被迫出走晋国,成为晋国的栋梁。

耶律楚材的才谋如何?一生有何作为?

  耶律楚材不仅名叫“楚材”,还取字“晋卿”,可见,他的名字大有深意。

  根据《元史》记载:

  耶律楚材,字晋卿,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。父履,以学行事金世宗,特见亲任,终尚书右丞。

  耶律楚材是辽国东丹王耶律倍的八世孙。耶律倍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,也就是说,耶律楚材其实是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。耶律楚材的父亲名叫耶律屡,辽国被金国所灭后,耶律屡在金朝任尚书右丞相。

  耶律楚材是父亲的60岁时才生下的,所谓“老来得子”,父亲十分欢喜,耶律屡给儿子取名耶律楚材,也是希望儿子能记住自己是辽国人,但同时又希望他不要深陷金国灭辽的仇恨之中。

  若干年后,耶律楚材成为成吉思汗的座上宾,成吉思汗问他:

  “辽、金世仇,朕为汝雪之?”

  意思是说:金国曾灭掉了你的母国辽国,我为你报仇雪恨如何?

  没想到,耶律楚材却说:“我父亲既然做了金朝之臣,我也曾在金朝为官,既然身为人臣,焉能向君主寻仇?”成吉思汗听完,感慨不已,对耶律楚材更加敬重。

  耶律楚材3岁那年,父亲去世,他跟着母亲杨氏相依为命。母亲毕竟是右丞相之妻,胸襟和见识都非一般女子,她对耶律楚材的教育非常重视,为了儿子的成长,她忍痛将耶律楚材送到闾山显州书院,接受正统的儒学教育,这段教育历程,影响了耶律楚材的一生。他后来的所有政治成就,无不受儒学影响。

  在金朝,因耶律楚材是右丞相之子,他是有资格接受恩荫的,但耶律楚材坚持走科举之路,公元1206年(金朝泰和六年),耶律楚材参加科举,被金章宗重用。

  九年后,成吉思汗攻入金朝的中都(北京),此时的金朝,早已没有了当年面对宋朝时的趾高气昂,在蒙古人面前,金宣宗一味卑躬屈膝,试图纳贡求和。

  成吉思汗占领中都后,因久闻耶律楚材之名,他立即召耶律楚材前来。成吉思汗和耶律楚材的这次会面,《元史》只记载了10个字:

  太祖定燕,闻其名,召见之。

  然而,在《草原帝国》中,记载得稍微详细一些:

  占领北京后,成吉思汗选中一位契丹族王子耶律楚材,他以“身长八尺,美髯宏声”博得成吉思汗的喜爱。

  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雄心的王者之一,巧合的是,耶律楚材熟读经史,有房杜之才。二人相见,大有刘邦遇见张良之感,很快便相得益彰。

  接下来,耶律楚材这个契丹人,在当了9年的金国之臣后,转而成了蒙古大汗的座上宾,在成吉思汗父子的霸业中,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。

  二、房杜之才,社稷之臣

耶律楚材的才谋如何?一生有何作为?

  同样是王佐之才,在中国历史上,耶律楚材的名气并没有张良、房玄龄、刘基等名气大,但是,这并不能说耶律楚材的能力不如他们。

  《元史》曾说耶律楚材“博极群书,旁通天文、地理、律历、术数及释老、医卜之说”,意思是说,耶律楚材不仅熟读诗书,精通儒学,同时,他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还对佛学、道学、医学都很精通。举个例子,《元史·耶律楚材传》记载:

  西域历人奏五月望夜月当蚀,楚材曰:“否。”卒不蚀。明年十月,楚材言月当蚀,西域人曰不蚀,至期果蚀八分。

  意思是说,西域有一个精通历法的人,说五月十五那天肯定有月食,耶律楚材分析后说:“五月十五那天肯定没有月食。”后来果然应验。到了第二年十月,耶律楚材说有月食,西域人持否定态度,结果耶律楚材之言又应验了。

  可见,耶律楚材对天文学的研究,已经是当时的顶尖水平。公元1219年,耶律楚材跟随成吉思汗西征,成吉思汗以他为军师,诸事均请教耶律楚材 ,耶律楚材也知无不言,出谋划策,全力辅佐成吉思汗。当年六月,成吉思汗在接近敌人的时候,天气突然出现了变化。史载“祃旗之日,雨雪三尺”,当时正值盛夏六月,天降大雪,非常反常,蒙古将领们心里都犯嘀咕,劝成吉思汗退兵。耶律楚材看到将士们士气低落,故意对大家说:

  “玄冥之气,见于盛夏,克敌之征也。”

  意思是,这种天气,正利于我们克敌制胜。将士们听完,深受鼓舞,果然战胜敌人。

  公元1226年,成吉思汗率领众将进攻西夏,攻破西夏灵武。城破后,所有的将领和士卒都在争相抢夺美女和金钱。耶律楚材却对这两样东西完全不感兴趣,他要去争抢的,却是“遗书”和“大黄”,所谓“遗书”,是指西夏统治者留下的书籍、户籍、地图资料;而“大黄”,则是一种治疗瘟疫的药材。《元史·耶律楚材传》云:

  丙戌冬,从下灵武,诸将争取子女金帛,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。既而士卒病疫,得大黄辄愈。

  没过多久,军中发生疫病,耶律楚材事先筹集的大黄等药材正好用上,救了数万蒙古士卒的性命。而耶律楚材搜集的书籍资料,在蒙古人统治西夏的过程中,也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
  成吉思汗麾下的将领,大多是擅长杀戮的强将,耶律楚材在他们中间显得格格不入,但是,慧眼如铁木真,他通过观察耶律楚材的一举一动,知道了耶律楚材的与众不同。

  在成吉思汗麾下,有一个叫常八斤的人,此人擅长制造弓箭,因此每次见到耶律楚材,都非常鄙夷。常八斤曾对耶律楚材说:“蒙古人尚武,像我这样制造弓箭的人,才会有大用,向你这样的读书人有何用呢?”

  其实,常八斤不仅仅代表他一个人,他几乎代表了成吉思汗麾下绝大多数人的将领。没想到,耶律楚材却说:

  “治弓尚须用弓匠,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?”

  意思是,修理弓箭尚且需要工匠,那治理天下难道就不需要工匠吗?

  耶律楚材一席话,把众将士说得无言以对。成吉思汗听到耶律楚材这番话,对耶律楚材更加重视。

  公元1227年,因西夏背盟,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击溃西夏主力之后,转而攻打金国,不久,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。临终前,成吉思汗把儿子们都召集到身旁,希望他们都服从窝阔台的领导,同时,他希望窝阔台遇事多听听耶律楚材的意见,俨然把耶律楚材当作托孤大臣来看待。

  成吉思汗去世时66岁,他的儿子们都拥有自己的势力,按照封建社会的制度,窝阔台毫无疑问是汗位继承人。但是,按照蒙古的部落议会制度(库里勒台制),汗位的继承人必须通过库里勒台的最后决定,所以,在成吉思汗去世的两年内,蒙古大汗的位置实际上是空缺的,这期间,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托雷一直在监国。

  两年后(1229年的秋天),蒙古宗王们举行大会,推举新大汗。当时,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已死,贵族们有一部分人支持托雷,就这样,窝阔台和托雷则形成了两个阵营。大会持续了40多天未决。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在明知继位无望的情况下,决定支持窝阔台。一时间,托雷势单力薄,不得不拥立窝阔台。

  在这场大会中,耶律楚材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。他先找到托雷,希望托雷尽快表态,托雷本想再拖延时日,以图生变,但耶律楚材催得紧,他最后只得屈服,尊窝阔台为大汗。然后,耶律楚材再找到察合台,对察合台说:“你既然拥立三弟窝阔台,就要做出样子给其他宗王看看,这样才有利于蒙古的团结。”《元史》记载:

  遂定策,立仪制,乃告亲王察合台曰:“王虽兄,位则臣也,礼当拜。王拜,则莫敢不拜。”王深然之。及即位,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。既退,王抚楚材曰:“真社稷臣也。”国朝尊属有拜礼自此始。

  意思是,窝阔台继承汗位的时候,耶律楚材劝察合台:“你虽然是大汗的兄长,但也应当以臣子之礼跪拜大汗。”察合台听从了耶律楚材的话,第一个跪拜窝阔台,其他宗王和大臣见了,也纷纷跪拜,由此一来,窝阔台的汗位得到巩固。此后,大家都称赞耶律楚材是“社稷之臣”。

耶律楚材的才谋如何?一生有何作为?

  不得不说,成吉思汗把耶律楚材当作托孤大臣,这个选择是极为正确的。在窝阔台继承汗位的云诡时刻,耶律楚材一方面坚持了成吉思汗的遗命,另外一方面和诸位皇子斡旋。耶律楚材不仅确保了汗位的顺利传承,还对蒙古各部落的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  三、孔孟之仁,以一人救万民

  耶律楚材之所以伟大,并不是因为他的才华,而是因为他有一颗仁心,而他这颗仁心,至少拯救了上百万的黎民百姓。耶律楚材在辅佐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父子的时候,始终在贯彻儒家的仁爱之心。

  公元1224年,因此前摩诃末之子札兰丁·明布尔努逃至印度河,成吉思汗率领哲别、速不台等名将攻入东印度,蒙古人在这片土地上疯狂掠杀,血流成河,耶律楚材几次劝阻,都没能成功。

  一天,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出现了一种“怪兽”,此物只有一个角,形如鹿,却有马尾,还能发出人声。成吉思汗看到后大惊,他知道军师见多识广,询问耶律楚材。耶律楚材趁机说:

  “此瑞兽也,其名角端,能言四方语,好生恶杀,此天降符以告陛下。陛下天之元子,天下之人,皆陛下之子,愿承天心,以全民命。”

  意思是,这是祥瑞之兽,它不喜欢弑杀。大汗在这里看到这种瑞兽,说明是上天派它下来警示我们不可妄杀。希望大汗听从上天的意思,保全这里的百姓。

  成吉思汗听完,沉思良久,下令停止屠杀,并且班师。

  耶律楚材是儒学家,不言怪力乱神,他为何要违逆自己的想法,说这是上天派遣而来的“瑞兽”呢?因为耶律楚材为了让成吉思汗放弃杀戮,他宁愿违背自己的内心,诈称这是上天的意思。结果,还真达到了效果。

  《道德经》说:“道由心生,此为非常道。”耶律楚材心中的道,不是满口的《论语》《中庸》,而是万千生灵的性命。

  上文提到,成吉思汗等人攻入西夏的时候,耶律楚材不抢金钱和美女,却搜集了许多治病救人的大黄。其实,这个故事还有后续,成吉思汗时代,对官员并没有系统性的约束,成吉思汗撤兵后,他留下的来官吏掌握了生杀大权,对当地百姓随意抢夺和掠杀,兼并田地、霸占民女之事犹如家常便饭,频繁发生。《元史》云:

  楚材闻之泣下,即入奏,请禁州郡,非奉玺书,不得擅征发,囚当大辟者必待报,违者罪死,于是贪暴之风稍戢。

  《元史·耶律楚材传》很长,这是唯一记载耶律楚材哭泣的字眼。他的哭泣,并不是为了自己,而是怜惜当地的百姓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耶律楚材上书给成吉思汗,请求成吉思汗下令,让各州郡不得随意征遣百姓,不得随意杀人,即使犯了死罪,也要上报后才能行刑。在耶律楚材的努力下,当地百姓终于走出惶恐,归于平静。

  成吉思汗去世后,窝阔台加速了“灭金伐宋”的计划,当时,南宋偏安一隅,中国的北方大多处于金朝的控制之中,窝阔台在灭金伐宋的过程中,颠沛流离的还是中原百姓。《元史·耶律楚材传》记载:

  中原甫定,民多误触禁网,而国法无赦令。楚材议请肆宥,众以为迂,楚材独从容为帝言。

  蒙古人占领中原,颁布了属于蒙古人的特殊法令,由于中原百姓对这些法令不熟悉,误触禁网。因法令严苛,很多百姓不仅要被处死,还要连累亲族。耶律楚材当时担任中书令(宰相),他多次上书请求窝阔台宽宥这些百姓。当时,窝阔台麾下的重臣都认为耶律楚材多管闲事,毕竟死的是“他国百姓”,和自己无关。耶律楚材却不放弃,他多次劝说,终于劝动了窝阔台。

  耶律楚材对中原百姓最大的贡献,不仅仅在于他想方设法拯救了许多百姓,更在于他保留了汉文化。

  蒙古人灭金,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和金朝有世仇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展领地。但是,他们只想着灭掉金朝,至于灭掉金朝之后,这广袤的土地用来做什么,蒙古人似乎没有多想。在窝阔台的麾下,有一位叫别迭的近臣,他曾给窝阔台出了一个主意:

耶律楚材的才谋如何?一生有何作为?

  “汉人无补于国,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。”(出自《元史》)

  意思是,蒙古人以游牧为生,这些汉民居住的地方,对蒙古人意义不大。不如将中国北方全部改造成蒙古人的牧场。

  如果这个建议得到实施,不仅会颠覆了中国古代格局,对生态有着不可逆转的破坏,更严重的是,汉文化将会遭到灭顶之灾。

  耶律楚材是契丹人,曾为金朝之臣,现在又在蒙古大汗帐下效力,他和汉族的渊源并没有这么深厚,但是,他却不认同这么做。耶律楚材知道,这件事关系到蒙古人的切身利益,他作为一个“外族人”,很难劝动蒙古大汗。于是,他决定换了一种方式来劝窝阔台,他给窝阔台算了一笔账。《元史》:

  “陛下将南伐,军需宜有所资,诚均定中原地税、商税、盐、酒、铁冶、山泽之利,岁可得银五十万两、帛八万匹、粟四十余万石,足以供给,何谓无补哉?”

  耶律楚材的意思是,蒙古接下来还要四处征伐,中原百姓能提供的物资和财产非蒙古人所能比的。

  窝阔台在心中盘算一番,觉得耶律楚材说得有道理,遂放弃了将农耕土地变牧场的想法。

  1232年,窝阔台命大将速不台围困汴京(当时金朝已经迁都汴京),速不台围城多日,艰难攻破汴京,为了宣泄自己的愤怒,速不台下令屠城。当时,汴京城内有250万军民,数量庞大。耶律楚材听闻后,力劝数十次,最后闹到窝阔台那里,耶律楚材说:“我们夺下城池的目的,不就是为了百姓和土地吗,若将城内250万人全部屠杀,我们要一片荒地何用?”经过耶律楚材的一番游说,最终,速不台让步,只屠杀了完颜一族。

  虽然耶律楚材没能彻底阻止速不台的屠杀,但是,他拯救了200多万百姓。以一人之力,救下百万百姓,这样的功绩,足以彪炳千古。

  在很多人的传统思想中,只认为宋朝才是中华正统,其实,不管是辽、金、西夏、元朝,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。

  耶律楚材用“瑞兽”为由,阻止成吉思汗的屠杀;

  耶律楚材凭借自己的智慧,避免汉文化的灭顶之灾;

  耶律楚材凭借一己之力,拯救了百万百姓。

  这样的耶律楚材,不伟大吗?

  《论语》说:“樊迟问仁。子曰:‘爱人。’”

  孔子、孟子建立和发展了儒家学说,他们不断向诸侯阐述何为“仁”,遗憾的是,孔孟始终没有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实践自己的思想,耶律楚材不同,他有机会,他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什么是“仁”。

  笔者认为:如果说孔子是通过理论把野蛮引向文明的话,那么,耶律楚材就是把游牧民族的野蛮屠杀引向仁爱的践行者。不管耶律楚材的结局如何,但他努力过,也成功过,他救下的百姓是具体的,他挽救的文明也是切实存在的。孔子是“至圣”,孟子是“亚圣”,而耶律楚材,则是被忽略的圣人。

  四、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

  蒙古军攻下河南全境的时候,很多百姓纷纷逃难,“逃者十七八”,蒙古人就规定,有逃走的,不仅杀光全家,还要株连邻里。一时间,许多百姓因此被杀。有些百姓不敢逃,饿死在家里。

  耶律楚材对窝阔台说,既然你拿下了河南,河南的百姓都是你的子民。有些人逃难,是因为不满家园被霸占,有些人逃难,是因为太过饥饿。我们不能因为他们逃难而杀他们,更不能因一个人逃难,就株连数百人。窝阔台最终废除了上述法令。

  耶律楚材还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,他派人找到了孔子的第五十一代孙孔元措,建议窝阔台封孔元措为衍圣公,并且赐给他土地祭田,帮他返回山东曲阜奉祀。此后,耶律楚材又建议恢复科举。此举,安抚了北方读书人,为中国北方减少了许多流血冲突。

耶律楚材的才谋如何?一生有何作为?

  有一次,窝阔台召开诸王会议,在众人面前,窝阔台特意向耶律楚材敬酒,他说:

  “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,先帝之命也。非卿,则中原无今日。朕所以得安枕者,卿之力也。”

  这段话,对耶律楚材评价颇高,窝阔台认为,当初之所以重用耶律楚材,因为先帝的命令。言下之意,当初并不看好耶律楚材。没想到,在中原的平定和治理时,耶律楚材却是功劳最大之人(下图为耶律楚材祠)。

  然而,耶律楚的结局并不完美,窝阔台后期,耶律楚材被贵族排挤,日趋边缘化。1241年,窝阔台去世,乃马真皇后独掌大权,耶律楚材被冷落,三年后,耶律楚材郁郁而终。

  耶律楚材去世的时候,许多蒙古人为其痛哭,许多汉族的士大夫也为其立碑缅怀。《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》云:

  “天下士大夫莫不茹泣相吊。”

  耶律楚材辅佐成吉思汗父子30余年,当了这么多年的中书令,乃马真皇后以为天下的税赋大多被耶律楚材贪污了,她派人去查验,发现耶律楚材的遗物中,除了琴棋书画,别无他物。

  有些人,一生之志在于推行自己的学说,有些人,一生之志在于践行自己的理想,而耶律楚材,就是后者。《元史》评价,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,做的事情有:

  “定制度 、议礼乐、立宗庙、建宫室、创学校、设科举、拔隐逸、访遗老、举贤良、求方正、劝农桑、抑游惰、省刑罚、薄赋敛、尚名节、斥纵横、去冗员、黜酷吏、崇孝悌、赈困穷。”

  《道德经》云:“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。”

  耶律楚材的一生,都在做一件事,那就是“仁善”。中华上下五千年,从不缺仁善之人,但是,像耶律楚材这样一生信奉,并且有力践行的,并不多。

  北宋时期,大儒学家张载曾提出著名的横渠四句:

  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
  这句话被誉为读书人的终极使命,千百年来,亿万读书人都朝着这四句话努力,但能达成所愿者,几乎没有。其实,耶律楚材做到的,仅仅是“为生民立命”这一条,虽然他只做到了横渠四句的一条,但已经是圣人了。

  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
【相关文章】

耶律楚材是皇族后裔却一生漂浮,他到底经历了什么?

谈谈元朝政治家耶律楚材

提倡“以儒治国 以佛治心”的耶律楚材

什么是止杀令?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耶律楚材为何没劝谏?

耶律楚材的才谋如何?一生有何作为?

标签:耶律楚材.辽国  
THE END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45225.html
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

热点阅读